近期,数据交易领域日益活跃。广东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了建立数据交易场所的新措施。此外,相关公司注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现象背后,蕴含着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奥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数据交易机构发展历程
2018至2020年间,数据交易机构的发展较为迟缓,总共只有四家新成立。到了2021年,得益于政策的扶持,行业开始加快步伐,新增了八家机构。2022年,更多机构如上海的、广州的等相继诞生。每家机构的成立都有其独特背景和使命,例如深圳的数据交易公司,就是为了执行相关运营任务而注册的。这一过程见证了数据交易机构从起步缓慢到快速发展的重要转变。新成立的数据交易机构数量增加,这背后反映出数字经济发展对数据交易需求的持续增长。
地域分布特征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对36家数据交易机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中36.1%位于华东,华南地区占比为16.7%。这表明地域分布上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上海数据交易所的副总裁指出,是否建立与地域相关的机制值得考虑。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可能更有利于数据交易机构的设立。不同地区的数字化水平、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影响数据交易机构的分布,例如,华东地区成熟的互联网产业可能促使多个数据交易机构在此聚集。
政府主导情况
在36家数据交易机构中,多数是由政府牵头成立的,其中大约有23家平台也是由政府引领。比如,广州数据交易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属于广州市政府,通过关联公司持有70%的股份。然而,也存在一些在政府指导下自主经营、遵循市场规则运作的机构。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例,其运营模式就经历了转变。政府主导的数据交易能够借助政策优势迅速发展,而自主经营和市场化的运作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活跃度较低
数据交易平台数量虽多,却有不少缺乏官方网页、公开运营且活跃度较低。这或许有多种原因,其一可能是平台尚在筹备完善阶段,其二可能是运营经验不足或配套机制不够健全。若不改善这种状况,数据交易机构将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也不利于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
融资情况与企业实力
近期新成立的数据交易企业资金实力强大。比如,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到了2亿元,上海数据交易所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更是高达8亿元。这样的资金实力将有助于数据交易企业更高效地运营。充足的资金支持了他们组建更专业的团队,以及开发更完善的交易平台。
发展新阶段
专家指出,数据交易机构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首阶段被称作数据撮合市场。另有一种看法,即数据交易中心将成为数字互联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在此阶段,将吸引众多企业投身于各地数据交易所的创建。比如,众多数据公司、科技企业,甚至包括BATJ等头部企业,都跨区域投资了数据交易机构。众多企业的加入,将为数据交易机构带来更多技术和资源。
若你对调查结果感兴趣,或是打算加入数据交易领域,你可能会觉得当前最大的难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