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党建工作正迅速融入融媒体发展潮流。6月30日,这个日子尤为关键,因为“别样党课”的首期融媒体直播正式开播,标志着“党旗耀京华——北京市党的建设组织工作融媒体平台”全面投入使用。自此,全市的党建和组织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平台上线意义重大

该平台正式启用,紧密贴合时代脉搏。随着社会信息传播的迅猛,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丰富。因此,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也需紧跟时代步伐。北京市委组织部推出此举措,使得党建活动以更多元化的方式普及于众。在北京的各个地方,党员和群众都能更便捷地获取党建信息。这一举措让党的思想和组织工作内容能在众多新媒体平台上迅速传播,有效提升了党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种全媒体的融合,正是适应社会发展、加强党员与群众联系的必由之路。

这个平台助力北京党建工作进入新阶段。过去,党建工作宣传多采用传统方式,而现在,通过这个平台,信息可以全面覆盖不同群体。无论是热闹的市区,还是偏远的郊县,只要有新媒体存在的地方,党建信息就能触及。这有助于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更高效的党建网络,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多种媒体平台协作

多个强势平台助力传播。比如,北京时间新闻客户端、北京时间网站以及北京IPTV。它们共同推出了“党旗耀京华”。对于新京报的用户,在客户端浏览资讯的同时,就能接触到党建资讯。上网浏览的网民,在新闻网页上也能发现党建内容的展示。而通过IPTV观看节目的观众,在家中也能获取相关信息。

这种结合传统宣传方式的方式同样巧妙。市委组织部过去使用的传播途径包括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如今,这种融合仿佛开辟了信息传递的新途径。在社区,一些年纪较大的居民可能仍旧习惯通过广播获取新闻,党员干部可能仍旧关注报纸内容,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体。平台融合之后,无论年龄、地域,不同群体都能全面接触到党建工作宣传。

丰富板块满足多需求

该平台内容丰富,由众多板块组成。比如,“党建大数据”这一板块,通过“十大热闻”和“十大热词”,能迅速捕捉党建领域的最新热点信息。比如,近期党内的一次重要会议,可能成为热闻的焦点,相关的关键词则成为热词。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党员们及时掌握最新动态。

“主题栏目”的设置相当用心。它依照普遍的阅读喜好来划分小栏目。“不忘初心”栏目旨在提醒党员勿忘初衷;“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栏目激励党员奋发向前;“民呼我应”栏目展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权威解读”栏目则便于党员深入理解政策。全市各机关单位的党员,可在工作之余的零碎时间里,通过这些栏目进行党建知识的小型学习;学校里的党员教师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学习资源。

党建宣传思维创新

这标志着党建宣传理念的巨大转变。面对舆论环境和传播手段的演变,市委组织部正积极寻求新路径。过去,党建工作信息的传播往往是单方面的,而现在,我们更注重顺应大众的接受习惯和媒体的发展趋势。这就像是从“卖家主导”转变为“买家主导”,更加关注受众的实际需求。

整体来看,这种尝试的价值不断增长。在企业层面,党建活动通过新颖的方式激发员工广泛参与热情;在社会团体中,它促使更多人认识到党建工作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此举使党建工作不再仅限于组织内部,而是向更广泛的公众领域延伸。

新平台带来的全新体验

党员们现在拥有了全新的学习方式。过去,获取党建资料的机会不多,而现在,只需一部手机或打开电视,就能在多个板块学习到各种知识。以石墨社区的党员为例,以前他们必须按固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参加党组织学习,而现在,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党建学习。

群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党建工作。以朝阳区的一位居民为例,他通过平台了解到的党建先进事迹,让他对党的建设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不仅让他对身边的党员产生了更多的敬意,而且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拉近群众与党员的距离,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积极探索的前进方向

这只是个起点,接下来还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比如,怎样让互动性得到提升。虽然现在内容已经很丰富,但若能加入更多党员与群众的交流环节,那就更完美了。比如,可以建立网络论坛,让全国范围内的党员以及热衷于党建的人士都能就某个党建热点话题自由发表意见。

内容可以进一步精炼。首先,内容要充实,其次,如何让众多板块内容井然有序地展示,以便忙碌的现代人能迅速获取所需信息,这同样是一个难题。要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持续跟踪媒体的发展趋势和公众的心理变化。

这种党建与媒体融合的方式,你是否认为它有可能成为全国党建工作宣传的典范?